永远的伟人 不朽的精神——中国赠送马克思雕像在特里尔揭幕侧记
5月5日,在德国特里尔,马克思雕像作者、中国雕塑家吴为山在揭幕仪式上致辞。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
新华社德国特里尔5月5日电 题:永远的伟人 不朽的精神——中国赠送马克思雕像在特里尔揭幕侧记
新华社记者
“要创造人类的幸福,全靠我们自己……” 当地时间5日中午,嘹亮的《国际歌》声在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市中心的西蒙教堂广场响起。
上千人聚集在一起,很多市民用歌声、掌声和欢呼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,并期待着由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雕像揭幕。
随着红绸缓缓滑落,一座青铜材质雕像“站”到了父老乡亲面前:高阔的前额,浓密的胡须,目光凝视远方,脚步坚定沉稳。
1818年5月5日,马克思出生于特里尔,他在这里生活到17岁。
流淌的摩泽尔河拥抱着静谧的古城,街道上的石子小路依然如故。马克思“凝望”着故乡特里尔,17载岁月缓缓流过……
自信从容,目光炯炯,这位伟人手拿书本,迈步向前。他从这里走向世界,走向未来。
“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。”“中国将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……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。”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致辞时,现场嘉宾和观众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,还有人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。
郭卫民表示,马克思的思想是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,对中国产生了尤为深远的影响。
“马克思出生在特里尔令我们很自豪,所以这尊雕像对特里尔很重要,”特里尔市市长莱布说。为此,特里尔市曾多次派人前往中国,与雕像作者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反复商讨设计方案。
吴为山说,他选择了马克思48岁至49岁的形象作为雕像呈现的样貌,那时这位伟人正在撰写《资本论》。雕像展现了行进中的马克思,他手中的书和脚下的路充分说明人类依靠智慧和力量将不断前进。
揭幕仪式一结束,许多市民和游客就纷纷涌到雕像旁欣赏并合影留念。
特里尔退休教师米夏埃尔·蒂勒留着和马克思一样的络腮胡。他说,两个世纪过去了,马克思的研究成果在今天同样散发着真理的光芒。
马克思,不仅属于特里尔,更属于全世界。马克思故居博物馆馆长诺伊说,人们应该像马克思在他的时代那样深入思考,从而让人类社会更加公平、正义。(记者翟伟、王子辰、任珂、沈忠浩)
责任编辑:石斐
①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日报、汴梁晚报"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,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日报、汴梁晚报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。
※ 联系电话:0371-229243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