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绘新时代农村“富村山居图”
袁燕
我国是农业大国,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、治国之要。2月19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公开发布《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若干意见》。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6年聚焦“三农”,文件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“三农”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,对做好“三农”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,体现了党中央继续做好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的信心、恒心、决心,为促进农业基础稳固、农村和谐稳定、农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当前,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,形势越是复杂,做好“三农”工作越具有特殊重要性。就当前看,农业仍是“四化同步”的短腿,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。只有稳住“三农”这个基本盘,才能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,为做好全局工作增添底气。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,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,抓重点、补短板、强基础,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努力描绘新时代农村“富村山居图”,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。
人才引进是活力。“支持乡村创新创业。”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,鼓励外出农民工、高校毕业生、退伍军人、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。各地需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,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家、社会资本、乡贤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,助推美丽经济发展。持续推进科技进乡村、资金进乡村、青年回农村、乡贤回农村。“两进两回”将落实土地增值收益“取之于农,用之于农”,促进各路人才、工商资本“上山下乡”,全面激发乡村活力。
乡贤文化是纽带。乡贤文化是一种软实力,是连接故土、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,一直以来都在促进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,乡贤们身体力行,充分发挥了价值引领作用,并形成了独特的乡贤文化。 围绕乡贤德行树立乡村治理理念,比如“耕读传家”“经名行修”“勤俭持家”等思想,用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来推动乡村文明和乡村发展,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注入文化活力。
乡村治理是法宝。“增强乡村治理能力。”一号文件中提到,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、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。随着时代演进,要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,就要有新办法、新招式,完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,探索“法治为要、德治为基、自治为本”的“三治”建设,实现“大事一起干、好坏大家判、事事有人管”的目标,为构建和谐农村增添活力。
党建引领是关键。办好农村的事情,关键在党。要加强党对“三农”工作的全面领导,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,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保障,培养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三农”工作队伍,充分发挥好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“三农”工作,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循序渐进、量力而行,稳扎稳打、久久为功,注重实效、防止做表面文章,为党建引领乡村发展注入活力。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锐意进取、攻坚克难、扎实工作,我们就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描绘新时代农村“富村山居图”。
责任编辑:刘薇薇
①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日报、汴梁晚报"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,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日报、汴梁晚报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。
※ 联系电话:0371-229243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