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扇
我的朋友不仅是一个画家,还是一个书法家。他喜欢将自己的画作或者书法作品画在扇子上,颇有东坡画扇之风。遇到情趣相同的朋友,便将画有自己作品的扇子赠送。
前几天,他把有自己作品的扇子送给了几个不错的文友。拿起朋友的扇子,我爱不释手。有不少朋友问我这把扇子从哪里买来的,我说是朋友送的。于是便也托人到那位喜欢画扇子的朋友那也弄一把回来。画扇子的朋友因为前来收藏他的扇子的人越来越多,名气也越来越大,作品多次获奖。他欣慰地说:“是这小小的扇子让他获得了成功。”
无论是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古代,那时候没有空调也很少有电风扇,扇子是纳凉的好宝贝,古人称之为“凉友”。在那个年代,蒲扇是人们夏季纳凉的首选,有蒲扇的夏夜是温馨的。每当夕阳西下,吃过晚饭后,村子里的人如同赶庙会一样,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口的古榆树下,聚集在一起唠着家常。不知不觉中,已经月上柳梢头,如水月光泻下,整个村庄像披上一层薄薄的纱巾,闪烁着如同梦幻一般的光芒,为乡村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光彩。虽然多少年过去了,但是这种拿着蒲扇在月光下纳凉的情景,如果一幅绝美的山村夜色风景画轴一样,经常在我的面前徐徐展开。那些朗朗的笑声,回荡在月色里,惊醒了树上的小鸟,喳喳一声,扑棱棱地飞向另一棵树。玩累了,疯够了,我们小孩子就躺在竹床上纳凉。轻摇蒲扇摇出的清风,在闷热的夏夜里给我们带来阵阵的清爽,星空皓渺、明月皎皎、蛙鸣虫唱……
考上了大学后,我重新阅读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。小的时候,我看过一些《红楼梦》的连环画,对这部古典名著只是一知半解,再次认真研读时,对曹雪芹笔下写的扇子有了一种新的认知。红楼裙钗中的俏宝钗手持团扇,扑蝶戏耍,勇晴雯撕扇子千金一笑……每一把扇子都风情万种,阅尽天下事;每一把扇子睿智聪慧,体悟人间情。
时至今日,随着空调、电扇的普及,扇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,但每当热风扑来时,我仍怀念那一柄柄留下温馨亲情回忆的扇子,小扇微风,像饮清冽可口的甘泉,轻轻涤去烦忧的尘埃,岁月静好,那一刻的凉适与惬意,是属于慢下来的好时光,在我心中成为深深的眷恋。每当万籁俱寂的夜晚,如水的月光流在窗棂,我的乡情也如同月光一样,向着故乡的方向流淌……
责任编辑:刘薇薇
①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日报、汴梁晚报"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,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开封日报、汴梁晚报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。
※ 联系电话:0371-22924343